第155章 还是来了(2 / 2)
此地守备叫做方化,是王信挑选出来的,包括此地的守兵,撤裁了老弱,选拔了青壮,此人和西门校官赶来躬身行礼。
“参见将军。”众校官抱拳行礼。
“嗯。”
王信点了点头,从远处下马,山路难行,更要骑马,战马也需要操练,适应各种环境。
没有废话,让方化点阅西门士兵。
西门员额两百兵,以前只有数十老弱,经过重新整编后,恢复到了一百五十兵,而且多是青壮,每个月五钱银子的军饷。
五钱银子并不多,只够养活自己,光棍还行,有家室的就不行了。
王信也拿不出来更多,自己不吃兵血,而且减少克扣,五钱银子招募些贫苦单身汉,守一守险关堡垒也能勉强维持。
不过王信没打算拉这些士兵出去打仗。
无论
五钱银子的军饷,还要拉别人出去打仗,自己军纪又严,像话吗听起来就不是人话,所无论这些兵心里什么想法,也不会带他们出去打仗。
新来的将军赏罚分明,体恤军士,操持得当,令人们心里接受,抱怨的不多,守备也是个温和的性子,不欺压士兵,因此雁门关西门的风气很快焕然一新。
一百五十名军士,手持长枪,大部分还穿着布衣,给人看上去廉价且简陋的感觉。
“不错。”
王信当众夸奖道。
身后的张灿等人听到将军的话,眼皮都跳了跳,这要是大本营里头如此,
王信不管别人什么态度,对士兵们承诺道:“你们好好操练,我争取到了年底的时候,给你们提高军饷,大家一起用心,保家卫国,养家糊口。”
“喏!”
“谢过将军。”
王信点了点头,自己对他们的要求很模糊,话比较空洞,因为自己不敢保障,所以对他们能达到的预期也低。
吃多少饭,干多少活。
手下天天喝稀饭,还指望别人给自己当牛做马,累死累活,一片忠心,这种人实在是多,不过王信自己不会做这种人。
这种人没本事,只会靠着权力去压榨,对社会无半点用,换个正常的人来,效率直接良性快速发展。
士兵们也很高兴。
上头已经说了,将军还带来了一头猪,大家今日可以开荤。
这日子其实也不错,虽然挣不到钱,可活也不重。
“将军,大同来人了。”
此时,两名骑手从雁门关关城赶来。
也是为了给冯庸面子,王信打算与此人合作,而不是抗争,临时中止了自己的计划,否则任谁也不能耽误自己的正经大事。
方化得知将军要走,只能去送,内心惋惜,在西门外一脸遗憾道:“原想着向将军请教如何练兵。”
王信拍了拍方化的肩膀,笑道:“我过两日再来。”
得了将军的承诺,方化笑的合不拢嘴。
自己出身低微,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而且将军有本事,又愿意教自己,方化恨不得天天留在将军身边,可惜将军身边的人太多,很难挤进去。
王信对方化的印象不错,此人能力差点不是问题,只要态度不错,其他的可以学。
所以才把此人留在西门。
西门扼守的这条羊肠小道可以绕过雁门关,鼎鼎大名的雁门关伏击战就在这条小道之上,因此极其重要,需要放一个可靠放心的人。
至于自己的人马,属于耗费巨资打造的野战军。
野战军是用来出击的。
宁武关是大关,也不归自己管,别处如何,自己管不着,可自己的管辖地范围,绝对是固若金汤,攻守兼备,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过去。
离开了西门,望山跑死马,虽然只区区八里路,却走了一二个时辰,原本计划在西门吃饭,等回到关城已经是下午。
大同来的主簿三十来岁,名字叫做赵焘。
见到王信后不急不躁,王信不明他的来意,先礼后兵,态度恭敬,请他先走,那人客套了一番,倒也算识趣。
赵焘送来了大同的军令。
根据大同的习惯,每年春夏之季,各部大军轮流出塞,一是震慑胡部,二是提前发现游牧而误入的生部,三是在草原上放火,四是打击马贼,五是维护商道,六是探听塞外消息等等。
每部负责一个方向,王信部负责往西,过山阴,出长城,往单于城和大板升两地去看看。
“节度大人考虑王将军初来乍到,因此安排的路线里,这两地都是熟部,引起了许多同僚的嫉妒哦,可见节度大人对将军的照顾。”
赵焘边说边观察王信的神色。
王信拿着大同的军令,军令很正常。
但是王信想起了一个人,天下没有新鲜事,套路无非是那些,排除异己的手段,文官有文官的做法,武官有武官的做法。
冯庸的这一招,有点像李成梁。
他的军令自然是没有错的,大家都是如此,朝廷的规矩也是如此,所以自己要是拒绝,他就有理由弹劾自己,总之自己会很被动。
除非自己有站得住脚的理由。
如今自己没有理由拒绝,因为冯庸是节度使,这道军令也没问题,主要是自己按照军令去做,等于把后背交给大同。
同袍本是一个战壕里肩并肩,背靠背,因此自己还必须出塞去前线,职责所在。
我怎么就这么不信这冯庸呢。
王信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总感觉此人一定会打自己黑枪。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