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嚣张(2 / 2)
能者上,庸者下。
能做到这样地步的国家,古今中外几千年也没有几个,王信感觉自己也很难做到,所以才没有指责,而是接受了守备的理由。
吴士功接触了新来的将军半日,虽然年轻,却性格沉稳,待人有度,吴士功暗自点头,对这位游击将军的印象还不错。
了解了自己的防区,可谓到处是漏洞。
王信也没有太多的办法,难怪代州的大户和官员着急,毕竟看得见问题的人,连普通人也不少,不过看得见问题,不代表能解决问题。
看得见问题,又能解决问题,这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区区不才。
刚好是人才。
王信笑了笑,很快把自己的防线开始整合。
自己升任游击将军,原本有六个名额,新的属下达到忠心耿耿之后,就会奖励一个,所以总计有了十二个名额,原来的属下们已经过了一遍,现在到了大同,十二个名额虽然不能含括所有将领,却也能把自己看得顺眼的人过一遍。
是表面说好话,又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等等形形色色的人,没人能瞒过自己。
当然,初步的接触,不可能有很好的提升,这一段时日的接触,也是让属下们了解自己,自己也提出要求,互相磨合的过程。
把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排除在外,已经很完美了。
百余里的边关兵堡,大概剩余七八百人,这七八百人,王信一股脑撤掉了,只挑选剩下的一百多人,至于兵部在册的将领,一部分招揽,一部分空置。
被空置的将领也不知道自己被空置,王信也会说好话,互相哄着嘛,然后从代州重新招募士兵。
同时也为淘汰的几百老弱,寻找吃饭的地方,一股脑送给大户们,大户们捏着鼻子接受了,家里多了些廉价的长工,可惜年龄大了点。
还有一些少年兵,少年兵留下,全部丢给陈老教头那里。
才来到雁门关十日,干净利落。
雁门关的举动,许多人在关注,两百里开外的大同城,节堂里坐在案几后的一个胖子,听完手下送来的消息,眯起了眼睛。
“这人想干什么”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高个子,手指关节粗大的将领不以为然的笑道,“不过属下很好奇,他才来雁门关几天就如此用人,他凭什么恐怕对
冯胖子点点头,认可属下的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谁都懂得道理,所以新来的雁门关主将大动防线,上头就算不满,也不会表达出来,而且还会支持。
可这三把火烧了,再想有所调动,上头不会轻易答应了,不可能任由官员去折腾。
新官的优势就是这三把火,用完了就没了。
所以聪明人只会借助三把火的威势,引而不发的去压服手下的人,掌握了局面后,甚至不会动用三把火,更会获得上头的认可。
相反,如果提早动用三把火,后来发现自己用错了,再想使用也没了。
所以稳妥的人,一定会等摸清楚形势后,摸清楚了属下人心,有了相信的人等,才会决定动不动用三把火。
“此人年纪轻轻已成为游击将军,关系深厚,意气奋发,年轻得志,倒也不奇怪。”旁边的幕僚分析道,提出了想法:“既如此,是否先不动此人以免朝廷猜疑。”
冯庸摇了摇头拒绝,“不管他是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先捏在手里头,要是能听话嘛,再留他不迟。”
多年来的老路数。
听话的将领就控制住留下,不听话的将领就送去前线害掉。
幕僚提醒道:“主公在朝廷的名声越发不好,如不能加以改善,扭转名声,恐怕朝廷会对付主公。”
既然那年轻人昏庸,那就留着嘛,非要控制在手里,年轻气盛,很有可能反抗,毕竟是京营的游击将军,万一死在了大同,只怕朝廷忍不了。
幕僚说出自己的担忧。
“哈哈哈。”
“朝廷忍不了的事情多了去,大户不交税,朝廷都能忍,咱们这些为朝廷守边的苦哈哈军汉,不过是不想有麻烦而已,朝廷为何就不能忍,不敢欺负大户,敢欺负咱们”
那高个子武将桀桀大笑。
如此猖獗,冯庸却露出夸赞之色。
大同上下的将领,谁不是只认得自己,不认得朝廷。当然要跋扈才好,那些谨守朝廷规矩的将领,送去前线好了,死光最好。
幕僚无话可说,主公培养了太多心腹,这些心腹将领无视朝廷,整个大同的气氛变得无法无天,上回甚至打算截杀九省统制,只为了出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