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天可汗(第三更)(2 / 2)
户部尚书阎立德,兵部尚书崔敦礼站出拱手:“臣领旨。”
长孙无忌站在一侧,微微皱眉。
他是对皇帝最了解的人,皇帝敲了三下御案,让长孙无忌听出了其中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高句丽江北都护府归入大唐,列入安东道,定菟州。”说到这里,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诸卿,那里原本是大汉玄菟郡的地方,如今总算是被朕给收了回来。”
“恭贺陛下!”殿中群臣齐齐拱手。
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平穰战事虽然了结,但整个高句丽的事情还没有结束。
只有等到将来某一天,东岛三国彻底灭绝了,这一战才算了结。
“传旨,以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安东道安抚使、尚书右仆射、英国公李勣,检校安东都护府都护,检校菟州都督,菟州刺史,负责菟州安定诸事。”稍微停顿,李承乾继续说道:“以中书舍人刘仁轨检校任菟州都督府长史,协助英国公处置菟州之事。”
长孙无忌站出拱手:“臣领旨。”
殿中群臣齐齐躬身,不少人都能看的出来,一旦李勣离任,那么下一任菟州刺史,一定就是刘仁轨。
“还有你!”李承乾转身看向跪倒在地上的段宝玄,然后笑着说道:“段卿一路辛苦,朕今日高兴,加上以累有军功,今日升左屯卫中郎将,回家休息几日之后,便替朕守几日承天门吧。”
“臣叩谢陛下的大恩。”段宝玄忍不住感激的沉沉叩首。
军功升官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但是,替皇帝守卫宫门,这才是皇帝最大的信任。
段宝玄是故褒国公段志玄的族侄,段志玄是秦王府旧将,当年玄武门的功臣之一。
段宝玄当年做了皇帝东宫的千牛校卫,便是看着段志玄的遗泽上,后来一路升左千牛卫郎将,到现在的左屯卫中郎将,便是他自己的能力和功劳了。
还有皇帝的任用。
殿中不少段志玄当年的同僚,不由得轻声感慨。
李承乾对着段宝玄点点头,说道:“好了,先站立一旁。”
“喏!”段宝玄起身,然后在诸将最后站了下来。
李承乾这才看向殿中群臣道:“大军获胜,传旨,免长安洛阳百姓明年一年赋税!”
“臣等多谢陛下,陛下仁德。”殿中群臣齐齐拱手。
“三日之后,朕要去嵩山祭祀,太常寺准备。”李承乾看向段宝玄,说道:“段卿也跟着一起去。”
“臣等领旨。”赵元楷和段宝玄同时站出拱手。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
贞观殿左偏殿中,张阿难上前,将一壶茶水放在了火炉之上,然后才退至一旁。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分别坐在火炉两侧。
李承乾身体稍微靠后,将手里李勣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平穰城中,能够搜刮的,基本已经搜刮完毕,开始逐渐的转移到江北,其他军中诸将还会在高句丽各个城池中搜刮一番,从而尽可能削弱高句丽的战力。”
在东岛三国,高句丽是最强的,占地面积和人口也是最多的。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高句丽的事情尽在掌握,百济东面临海,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唯一可能的变数是新罗……陛下,新罗真的会在明年大军彻底平壤之后对高句丽动手吗”
“会的。”李承乾点头,道:“新罗真德女王身体不是太好,现在在新罗掌权的是她的表弟金春秋,这个人舅舅还记得吧。”
长孙无忌神色郑重的点头道:“当年泉盖苏文杀荣留王,然后南下攻新罗,金春秋的女儿女婿全部死在战中,据说他悲痛万分,倚柱而立,一整天都不眨眼。”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说道:“新罗打高句丽,大唐不说什么,但是他们不能打百济,百济也不能打新罗,两国只能打高句丽,这是需要定下的唯一准则。”
“陛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认真的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陛下打算如何赏赐英国公”
张阿难站在一侧,这个时候不由得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李承乾笑了,他看着长孙无忌说道:“舅舅看起来是在问英国公,实际上是在问自己吧。”
“是!”长孙无忌很认真的躬身,说道:“陛下,臣请辞尚书左仆射。”
长孙无忌现在是尚书左仆射,而李勣是尚书右仆射。
如今李勣破平穰城,虽说因为后续诸事没有直接灭国,但实际上这样的功劳和灭国也没有多少区别,所以李勣更进一步是必然的事情。
然而李勣想要更进一步,挡在他们面前的长孙无忌就成了难题。
李承乾笑着摆摆手,说道:“舅舅不必多想,英国公虽然战绩辉煌,但说实话,他做尚书左仆射,朕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这尚书左仆射,还是舅舅继续任吧,到时候舅舅升司徒,检校尚书左仆射,英国公升司空,检校尚书右仆射。”
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说道:“那么朝中……”
“朝中百官此番多有辛苦,自然需要奖赏。”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说道:“唐相年迈,中书省事多有懈怠,所以朕打算找个人来帮他分担中书省事。”
“谁”
“彭城郡公。”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彭城郡公只比唐相小二岁,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两个人一起在中书令的位置上养老吧,这样,刑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唐制,尚书省有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有中书令两人,门下省有侍中两人。
只是李承乾这些年控制朝政平衡,才只有一个中书令和一个侍中。
如今大战获胜,正好借此调整。
而且这一次,需要调整的地方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