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演讲(1 / 1)
席间,众人或饮酒作乐,或谈笑风生,或舞文弄墨,好不热闹。然而,尽管有人尝试去写文章、作首诗,但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算不上佳作。正当众人对这些作品评头论足时,突然有人提议道:“张大人,您也来写首诗吧!”
张好古闻言,连忙摆手,谦逊地说道:“哎呀,我可不行啊,我这江郎才尽,实在是写不出来了。”
范汝梓听后,颇感诧异,他疑惑地问道:“致远兄,我听闻你对诗词也颇为擅长啊。”
张好古微微一笑,解释道:“倒也不是擅长,只是以前写过几首罢了。不过今天确实是灵感枯竭,想不出什么好的诗句来。”
这时,有位文人插嘴道:“张大人过谦啦!您要是都说写不出来,那其他人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也不必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这话一出口,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但也有一些人并不知晓张好古作诗的事情,他们好奇地问道:“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故事不成?”
于是,那些知道内情的人便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你们可不知道啊,当年张大人可是一口气写了十首诗呢!而且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之作,那真是篇篇精彩啊!结果,这十首诗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无人能与之媲美。从此以后,京城的文人墨客们都对张大人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也没人敢轻易写诗了。就算有人写了,也不敢拿出来传颂,生怕被人笑话。”
后来,又有几首张大人所作的诗流传出来,这些诗同样都是上乘之作。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张大人对写诗似乎并不感兴趣,甚至在当今皇上面前,他也毫不掩饰地表示,诗词不过是小道罢了。
“咦!张大人竟然有如此豪言壮语?”有人惊叹道,“那他接下来还说了些什么呢?”
“张大人说他要以科技来振兴国家。”
众人听闻此言,顿时兴奋起来,纷纷围拢到张好古身边,请求他讲述这个故事。
张好古微微一笑,谦逊地说道:“哪有这么夸张啊,这些都是以讹传讹罢了,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呢。你们又是从哪里听来的呢?”
这时,一位春上参加会试却不幸名落孙山的士子站出来说道:“张大人,您就别再谦虚了。京城之中,谁人不知这些事情呢?‘金鱼池上十首诗,精彩绝伦压京师。要问这文魁落谁家,工部新进张员外’!”
张好古听了,不禁呆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事情竟然已经被编成了诗。
就连范汝梓也不禁好奇地开口问道:“致远竟然有如此卓越的文采,老夫虽然久居偏远之地,但也曾听闻过这件事,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这就是致远你本人啊!这些人在此吟诗,岂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范汝梓赞叹道:“致远的文采真是令人钦佩,老夫应当痛饮一大杯!”言罢,他果真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当众人得知张好古的真实身份后,都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纷纷要求张好古当场赋诗一首。他们还效仿古人,希望能将张好古的诗作镌刻在下方的摩崖之上,以作纪念。
然而,张好古今日实在是有些倦意,不愿再费神思考诗句。他索性直言道:“我怎敢与古人相提并论呢?尤其是范文正公,他的诗词文章和文韬武略,皆是我辈楷模。在这诗词文章方面,我实在是自愧不如,还是莫要让范文正公看我的笑话了。不过,若是要谈论大道之事,我倒是可以略述一二。”
“关于科技兴国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抽象,难以理解。甚至有些人连科技究竟是什么都不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就来简单地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如果两支军队对峙,谁的武器更长,谁就会占据一定的优势。然而,当武器长到一定程度,人就拿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弓弩、铳炮等远程武器。
弓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武器长度的问题,但它毕竟还是依靠人力来发射的。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总会有用尽的时候。但是炮铳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的大炮能够轻松地将炮弹打到五里之外的地方。我想问问大家,有谁能够有那么大的力气,把一支箭射到五里地那么远呢?显然是没有的。可是大炮却可以做到,只要火药的量足够,它甚至还有可能射得更远。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铳这种武器。与弓弩不同,弓弩需要人力来发射,长时间使用后,人的体力会逐渐耗尽,难以继续张开弓弦。然而,铳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有足够的弹药,即使是身体相对较弱的女性,只需用手指轻轻一勾,弹丸就能迅速发射出去。而且,即使连续使用很长时间,也不会使人感到过度疲劳。
说到弓弩的威力,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铳的威力又如何呢?可以想象一下,未来铳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大威力的铳,无论对方穿着多么坚固的盔甲,都能够轻易地将其打穿。有人可能会认为铳的装填速度太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改进,我们完全可以让铳的射速变得更快,甚至在眨眼之间就能射出十颗、百颗弹丸。这样一来,装填速度慢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想象一下,当这样的铳被广泛应用时,其威力将会是何等惊人。一匹狂奔的马,在瞬间就会被打成筛子,这是何等恐怖的场景!”
另外还有,你们看护国军一色的马刀,可是你们知道那马刀的锋利么?如果有谁想知道的,可以拿你们的宝剑去找任何士兵比试一下,看看谁的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