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50章 洪武大变天

第250章 洪武大变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哇哦。”

看着大明估摸着已经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朱云峰忍不住惊叹了一句道:“那么大了”

“呵呵。”

朱标笑了笑道:“也就是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提高生产力,不然继续打下去,这一片。”

他用一根水性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说道:“都是大明的领土。”

三人看过来。

这个圈是哪里呢

是包括后世日本、朝鲜、韩国、蒙古、整个东南亚、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最东南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也就是海参崴那么大的地方。

如果算实地面积的话,估计得两千多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半个亚洲区域和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一片广袤的土地。

“哦”

朱云峰笑道:“太伯爷野心很大啊。”

“被你看出来了。”

朱标从旁边拿来平板电脑,说道:“你们看,这是昨天用无人机拍的视频,这是目前南京的变化。”

视频打开。

就看到从高空俯瞰整个南京,昨日显然没有刮大风下暴雪,皇宫静静矗立在雪中,被白色覆盖。

而在皇宫周围,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林立,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并且建筑风格也不是现代那种垒得四四方方的房子风格,而是有悬山,有挂角,有斗拱,有飞檐,依旧是古朴建筑风格。

事实上钢筋水泥并不是不能造古代这种美轮美奂的房子。

古代很多房屋本身就是用砖墙砌成,上面的屋顶悬山用的是木质大梁架构,然后层层往上迭,唐宋时期就有七八层高塔,风格样式非常好看。

现代钢筋水泥房屋也依旧可以做到,里面用砖墙,外面用水泥,再铺设钢筋,将承重梁换成原型,外面涂抹白漆或者红漆。

之后上面各层如法炮制,一层一层往上迭,延伸出悬山、挂角、斗拱、飞檐,完成现代与古代的建筑艺术结合。

后世像这样的建筑其实有不少,特别是江南地区,不少六七层高楼就是这种古香古色的样式。

只是这样弄的话外表好看是好看了,可对于开发商的成本会非常高。

显然古代建筑对于开发商们来说属于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再加上突出部分很占地方,不利于土地利用,导致后世的城市建筑全都是四四方方的长方体。

但洪武大明显然就没有经过开发商的洗礼,并且房屋还是皇室工匠打造,用的虽然是现代材料,技术却是古代工艺。

结果就是城外的高楼楼顶做了漂亮的悬山,悬山往下一层一层,四面各有重檐,各梁架、拱梁、木枋、挑檐皆有绘画,让人只觉异常惊艳。

“好漂亮啊。”

“这些房子艺术成分很高呀,周围还有很多树木,山水林园,在我们那边,就算不是别墅,普通商用住宅楼,放长沙不得两三万一平”

“确实很好看,方正严整,堂堂大气。”

三小只赞不绝口。

因为确实特别美,黑色的屋檐加上白墙和朱红梁柱,各梁架、拱梁、木枋、挑檐间精美的蓝色绘画彰显出来的是绚烂艺术。

最主要的是外层甚至还有回廊。

各房屋之间相互连通,外面有栏杆和翘起的重檐保护,邻里之间甚至还可以串门。

这在邻里关系已经日益冷漠的现代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

也就是目前造的楼房不高,目测最高的也才九层,要是再往上因为风力大的关系,可能这样的回廊设计就不太现实。

不过即便如此,也很让人惊叹。至少朱云峰他们在后世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古风高层建筑。

“你们再看看马路。”

朱标划着平板说道:“现在旧城改造我是只做了长安街、大通街皇城周边,沿街马路已经修好了,周边房屋还在扩建当中。这周边我是打算先做各衙门官邸,将来分发给官员们做宿舍。而城中的街道规划也已经做好了,建安坊、太平桥、大中街这一片都应该是城中心,做商业和民宅规划。其余善和坊、朝天宫等周边区域,则以住宅为主,你们觉得呢”

平板里的视频看到,无人机掠过皇宫上空,向着城中心的方向飞去。

此时大明的城中心其实也变化很大,相比于洪武十二年多了很多新的街道,但依旧是那种低矮的二三层木屋,沿街铺着青石板,道路狭窄,两侧商铺林立,街道行人往来如织。

不过皇城周边的马路却非常宽阔,路上当然没什么车辆,甚至只有官员的马车在上面走,然而这基础打得却是相当好,城市规划已经初具雏形。

“可以的,三个车道的马路至少日常够用了。”

“确实,现在大明没什么车,暂时把马路修得宽敞点,普通马车也方便走。”

“什么时候拉个汽车生产线就牛逼了。”

“那玩意儿过几年再说吧,大明即便是产汽车,估计也是老爷车,以后还得去中东挖石油呢。”

三小只议论纷纷。

看南京的情况,至少南京城内已经跑步迈向基础工业化。

几年内钢铁、纺织、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

但产汽车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虽然可以从现代拉生产线,可能源怎么解决

总不能玩蒸汽汽车吧。

所以拉生产线容易,甚至有现代技术造内燃机也容易,可至少得去中东一趟才能规划汽车制造,得以后再说。

就在这时,朱云峰惊讶道:“你们看,街上的人比去年我们闲逛的时候又多了很多啊。”

朱标笑了笑道:“今年南京人口已经突破三百万了,秦淮河每日货船客船进出数千之多,你再看看这儿。”

说着他快进平板,视频放到了南京城西北的火车站。

南京火车站其实早在洪武十四年就开始建设了,第一条铁路就是规划从南京到镇江,全程七十公里。

当时朱标亲自前往现场看火车开通。

毕竟有现代资源,想开通第一条火车线路其实非常容易,买个蒸汽火车头,再买大量的铁轨,按照图纸派工人铺设就行。

但建第一条容易,想铺到全国却非常困难。

然而在视频当中,朱云峰看到当初原本简陋的火车站再次进行了扩建,原本只有一条的火车线路此刻居然有八条之多。

大量的火车进进出出,北上或者南下,火车站外人山人海,虽然估摸着现在火车依旧是富人才能坐得起的奢侈品,可至少说明客运物流已经在蓬勃发展。

短短一年没回来,大明真是又变天了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