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我要与朱元璋碰一碰!(2 / 2)
然而山海关之战后,多尔衮被打得大败而归。加上现在丢了宁远和锦州,已经在诸王会议里抬不起头来。要是再收拾豪格,其他人必然人人自危,很可能造成两白旗与其他六旗内讧。
因此多尔衮平静地说道:“事情就是这样,我判断明人不可力敌,唯有避其锋芒。我听说那明太祖是消耗了所有的神力才下凡,而且他在凡间待不了多久,最慢明年就会回去,这个时候与他们交战殊为不智。”
“但离开沈阳这件事还是事关重大,是否再商榷商榷”
济尔哈朗打了个圆场。
“离开沈阳不与之交战是我的想法,大家如果觉得一定要留下的话我不勉强,我到时候会交出摄政王大权,带两白旗驻扎在抚顺、蒲河等地。”
多尔衮说道:“届时六旗固守沈阳,能战就战,我刚好在城外与你们策应,若是不能战,城破之日就是我离开沈阳北归之日,这样我们还有根基,不至于被人灭族。”
代善想了想,看向众人道:“你们都说说吧,是留下来,还是走”
“.”
“走吧。”
“走甚么走,好不容易能享受一下荣华富贵,就又回苦寒之地吗”
“难道留在这里等死明人可是有天神。”
“我们也有天神保佑,也许我们可以找萨满,做一场奥来那楞,请求向天神祈祷,请神灵下凡。”
“能行得通吗”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不能放弃沈阳,北方太冷了,我不想离开这里。”
短暂的沉默后,诸多亲王、郡王、贝勒们议论纷纷。
虽然他们见识过明军的强大,但一者认知有限,只见识了自动步枪的厉害,没见识过速射炮的厉害,根本不懂城墙在速射炮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
二来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以前在关外住在帐篷里,披着牛羊皮,睡皮肤黝黑的女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而如今却住在奢华的府邸中,吃着美食,享受皮肤白嫩的汉人女子,生活条件比从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再让他们离开沈阳,跑到荒无人烟又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去,跟流放有什么区别
甚至比流放还惨。
因为清朝流放犯人的宁古塔也就是牡丹江一带,离沈阳600多公里而已。
而多尔衮提议的哈喇温则是在大兴安岭,位于后世齐齐哈尔与漠河市之间的区域,距离沈阳800-900公里。
就这还是直线距离,实际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
更何况后世冬天那一片常年保持在零下二三十度,更北的漠河更是平均在零下三十多度。
小冰河时期温度更低,平均在零下四十多度,零下五十多度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么冷的气候,那是人待的地方吗
看到大部分人都忽视了明军的强大,选择离不开这繁华之地,多尔衮眼中失望的神色愈发浓重。
明明他们是见识过的,却为什么要冒着整个族人灭亡的风险,继续留在这儿呢
明明可以避其锋芒,大不了以后再打回来就是了。
为什么还要留在这儿等死
或许阿兜(多铎)说的对,这些人的确没有远见,就不应该顾及他们,还是保存自己的实力,退离沈阳为妙。
想到这里,多尔衮就说道:“既然大家都想留,我还是那句话,不勉强,想走的就跟我去城外驻守。守城本就应该分兵策应,如果能够守住城池,我到时候亲自向陛下请罪。如果守不住的话,我们还能接应你们撤离,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那你就带你的两白旗走便是。”
豪格大手一挥道:“我们人马众多,城墙上还有那么多火炮,我就不信明军能够攻克,到时候你亲自向陛下请罪吧。”
“嗯,那就这么决定吧。”
代善政治地位高,点点头道:“现在明人来势汹汹,走一步退路也是必然的事情,多尔衮你就在城外伺机而动,有机会就断明军粮道,这样也能增加我们的胜算。”
“好。”
多尔衮嘴上答应,心里却是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自己手头的权力多带些物资出城,趁着明军还没有到的时候加紧运往北方,免得以后在北方物资匮乏而难以立足。
“那城中总要有主将吧。”
豪格试探性说道。
多尔衮道:“我提议由郑亲王统领。”
代善点点头道:“我也同意。”
济尔哈朗没说话。
其余人则也纷纷同意。
毕竟济尔哈朗本事不差,只是他的身份不是努尔哈赤的子孙,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这才被多尔衮架空,不然他可是唯二的摄政王之一。
“哼。”
豪格冷哼一声。
济尔哈朗就道:“那我提议豪格为副将。”
众人知道他是为了安抚豪格,便也没说什么,就道:“便这么安排吧。”
豪格大喜,虽然是济尔哈朗的副将,但济尔哈朗还是那个问题,不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这大权迟早要回到自己手里。
于是豪格说道:“我也同意,我不管那朱元璋是什么东西,他只要敢来,我就要让他死,请诸王放心,这一战我们正蓝旗必定全力以赴,绝对不会像某些人胆小如鼠。”
说着他还瞥了眼多尔衮,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好,阿哥好样的。”
“对,精神点。”
“明军来了咱们可不能丢份。”
众人纷纷鼓励,一时间因为豪格的鲁莽无知,殿内倒是多了几分胆气。
唯有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看他的眼神犹如在看一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