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赵构·和谈(2 / 2)
要朱棣来说,这也证明了赵构缺乏信心、没有胆魄,以及能力不足。
赵构之所以偏安一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担心打回去之后,武将的声望过高,他这个皇帝再也无法控制兵权,再也不能保住权柄,必须要看某个或者某些武将的脸色;以及,可能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归来,对他这个皇位造成直接威胁。
这样的想法,不就是他缺乏信心、没有胆魄、能力不足的体现吗??
要是他有能力,就会有信心,有胆气——他就会敢北上,他不会担心武将的声望能够威胁到自己,不会担心铸就弥天大错的宋徽宗宋钦宗会威胁到自己……
要是朱棣在那个位置上,他就根本不会担心这些问题!
他只会想要抓住一切机会,北上!北上!还是北上!
就像现在,他就从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将领有谁会威胁到自己,也不会担心自己的皇位或者权柄不保。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构还是无能!
至少,在一部分方面上,他相当无能。并且,目光短浅。
朱棣倒不会说他自私——自私嘛,谁都自私,但聪明的眼光长远的有能力有信心的人,虽然自私,但总能够做出最正确的最好的选择;而一个能力不足、眼光短浅、无能而胆怯的人,自私,就只会做出错误的抉择。
宋高宗,显然不是前者,他就是后者。
【靖康元年二月,金军退兵。】
【当时,种师中率领的三万精锐已经抵达了京城,种师道让他尾随金军,等到金军渡过黄河的时候抓住机会发动攻击,至少要消灭金军还在南岸的这一半军队,从而将金朝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绝后患。】
【李纲等人也赞同这个打算,并获得了宋钦宗的同意,派出十万大军“护送”——但是李纲不知道,宋钦宗只是表面赞同罢了。】
【等到真的到了黄河,宋朝朝中直接派人在黄河边上立起旗帜,要求宋军不能绕过这些旗帜进攻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于是,东路金军就这么顺顺畅畅完完整整地渡过黄河,北上回朝了。】
【其后,种师道还提议调动大军驻扎在黄河两岸,以防日后,宋钦宗刚开始批准执行,后来又是“主和派官员占据上风”,认为金军不一定会来,而这样的巨大开支完全就是浪费——要我说,什么主和派占据上风,这分明就是宋钦宗本人的意志罢了。】
【总之,这一次又不了了之,没多久种师道因忧愤患病而死,李纲也被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