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敬今夜星辰(2 / 2)
数十名军汉接连丧命于清灵子剑下后,山下传来一阵急促的鸣金声。
原来是统兵的都统制发觉山腰战况不妙,急忙传令收兵,打算重新调整进攻的策略来应对。
追兵退去,清灵子呼出一口浊气,微微叹道:“贫道行走江湖多年,就数今日最为竭尽全力了!”
山风呼啸着掠过铁甲森然的崖顶,杨过手握玄铁重剑,斜指地面,剑身之上血迹未干。
经此一番苦战,众人终于合力将宋军阵型杀散。
只是明教人手已折损过半。来时百多号好手,加上先前救出的史叔刚等人,此时个个身上带伤。
“三更天已然过半了。”罗伊将弯刀在靴底用力蹭了蹭,那西域镔铁刀刃,竟已崩出数道狰狞的缺口。
杨过瞳孔骤缩,耳畔忽然响起十六年前郭靖在襄阳城头的那声沉重叹息:“朝廷若肯将这般心思用在抗蒙大业……”
话音未落,西北方突然亮起三盏幽幽绿灯,山脊传来机括咬合的尖锐声响,原本溃散的禁军,竟迅速重整阵型。
杨过心头猛地一震,心中明白,分明是宋军的后援到了。
他不由在心中感叹:“这赵宋朝廷为了对付我明教,还当真是下足了血本啊!”
此时,东南方土丘后转出四辆偏厢车,床弩绞弦的声音令人牙酸。
他不及示警,玄铁重剑已如蛟龙入海,插入地面,挑起一块巨石,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奋力射出。
“咚咚咚”,三支手臂粗细的攻城弩擦着袍角,狠狠钉入岩壁,尾羽仍在剧烈颤动。
杨过心头寒意更甚——能携带重型的床弩而来,绝非普通宋军,定是精锐中的精锐。
宋军阵中突然金锣三响,一位面覆银甲的将军终于策马出阵。
杨过这才看清他身后的旌旗上,绣着“尽忠报国”四个醒目大字。
“降者不杀!”银甲将军声如洪钟,响彻四周。
杨过冷笑一声,声音清朗,高声应道:“明教不降!”
将军神情已凛,大声喝道:“本将念尔等百姓受魔教蛊惑,故而网开一面!”
杨过放声大笑:“魔教?”
“我明教斩杀蒙古鞑子无数,死在明教手中的蒙古高官及汉奸走狗更是数不胜数!”
说话间,猛地一指银甲将军身后旌旗,继续说道:“看在岳爷爷面上,今日你若就此离去,我还能饶你不死!”
银甲将军闻言,沉默不语,他心中知晓杨过所言句句属实,对明教在蒙古人治下的种种作为,他亦是心怀敬意。
只是如今军令如山,容不得半分私情。
他目光瞥过场中明教众人,手中长枪一指,沉声道:“本将再给你三息时间考虑!”
“若不归降,格杀勿论!”
这话一出口,杨过周身罡气暴涨,脚下轻轻一点,纵身挥起玄铁重剑,朝着银甲将军当头直砸而下,剑势如雷霆万钧。
银甲将军神色大变,急忙横枪格挡,只听“咔嚓”一声,精铁铸就的枪杆竟被重剑生生压弯,座下战马不堪重负,四蹄尽折。
“噗通!”一声,银甲将军翻身摔落马下。只是宋军本阵主将落地,却仍在重整队列。
“走!”杨过劈手夺过战马,举在手中向着前方军阵砸去,顿时生生在军阵中砸出一个丈余宽的缺口。
引得军阵一阵骚乱,罗伊与公孙清等人冲入缺口,趁机又是一阵凶狠厮杀,身后的教众趁势冲杀,紧随其后。
宋军失去指挥,加上阵型混乱,顿时被冲出一个缺口,明教部众如群鱼入海,迅速散入漆黑松林,隐没在夜色之中。
此时山下的追兵也已改变策略,前方甲士开路,数百弓箭手在后掩护,步步紧逼。
山腰的清灵子身中数箭,依旧顽强地击退数次攻击。深感无法继续坚持,当即趁黑施展轻功,脱身而去。
……
下游三十里的芦苇荡里,杨过将最后半截金疮药,按在樊一翁臂膀处。
原本百多精锐,此刻只剩三五十人还能勉强站立,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杨过心中一阵黯然。
公孙清忽然摸出酒囊,神色复杂,轻声道:“敬今夜星辰。”
……
三十里外山巅,银甲将军摘下兜鍪,露出一张年轻坚毅的面孔。
副将递上水壶,恭敬问道:“少将军,可要继续追剿?”
“不必。”青年抚摸着弯曲的枪身,目光深邃,望向悬崖上跳动的火光,若有所思。
七日后,临安皇城司。
紫袍太监将密报掷入火盆,火光映照着他苍老的面容,叹息道:“损失数百禁军才换得五十具尸体,这买卖可不划算啊!”
阴影中走出一名银面将领,低声说道:“但明教精锐折损……”
紫袍太监长叹一声,打断了他的话头:“唉!自朝廷南迁以来,皇家威势已大不如前!”
“加上前人秘籍遗失,宫中再无成名高手坐镇!若有黄前辈那般高人坐镇,又岂会容那魔教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