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黑衰神1(二合一)(2 / 2)
【尤其是北京保卫战最大的功臣于谦,更是被他以谋反罪杀掉。】
【《明史》载:“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
【于谦呀,那可是写下《石灰吟》,留下千古传唱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啊。就这样成了他稳固帝位的牺牲品。】
【据说,朱祁镇当时也不是太愿意杀于谦。但时任左都御史,对他的复辟有着莫大功劳的徐有贞的一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就让他立即痛下杀手。将于谦崇文门外处斩。】
【但是,这还不是他黑的极点。几个月后,他便将于己有拥立大功的徐有贞也下了大狱,同时罢黜另一个功臣石亨。更是杀掉曹吉祥等一大批拥立他复辟的有功之臣。】
【从这一点上,朱祁镇绝对继承了他老祖宗朱元璋的厚黑冷血,甚至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元璋吹了吹胡子,坚决不认。
朱元璋:与老子没关系,老子对老弟兄们好得很。
汤和:……
朱棣:这竟是我曾孙有点想杀人怎么办。
朱高炽:这是我嫡长大孙子怎么有点像地主家的傻儿子
朱瞻基:这是我儿子确定是我儿子【之前咱们谈到建文朝,朱允炆给湘王上了恶谥“戾”字,被他的四叔朱棣最后给撤销,改为了湘献王。】
【这位明英宗,却也同他先辈一样,送了恶谥给亲弟弟。而他这个弟弟,就是在他被俘之后,大明陷入危难之际,被推上皇位的明代宗朱祁钰。】
【看来,老朱家的子孙们对于不喜欢的人,还真的很喜欢给这个字呀,不亏是一脉相承。】
【接下来是“衰”。若说宋徽宗被俘,靖康之耻是因为宋朝大厦将倾,外辱入侵后的必然结果。那么宋英宗朱祁镇的“衰”就可以说是自找的。】
【适时,明英宗虽然登基时只有九岁,但延续父亲和祖父的政策,并通过重用“三杨”,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举措。也延续了“文宣之治”的稳定和繁荣。此时的大明可谓国力鼎盛,威名远播。】
【但是,偏偏在这种国力和背景下,他在亲政后反而昏招频出。在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好大喜功,御驾亲征。】
【最终,不仅断送了自己的第一段皇帝生涯,更是把超过半数的朝廷股肱带上了断魂之旅,为他的第一段皇帝生涯殉葬。而这些人中,不乏三朝老将,开国国公数十人。】
朱元璋:与老子没关系,天子不立危墙之下。还带了半数股肱之臣他这是要亡我大明吗
朱棣:不要随便学你们的太爷爷我,我不是你们谁都能学的。你爷爷我可是从小就打仗打出来的。
朱高炽:更像地主家的傻儿子了。还有三朝老将,开国国公他怎么做到的
朱瞻基:……这傻子是谁家孩子,我不认识。
朱厚照:哼哼。若不是如此,我那些老大臣们怎么会朕一提御驾亲征,就像踩了他们的尾巴一样。
【第三个字是“神”。之所以会有这个字,是因为在他的悲剧已经注定的情况下,此子竟然还能在被软禁七年后神奇的成功复辟。再次登上九五之尊的至高宝座。】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哪怕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有着贞观之治的底子。在成为太上皇后,几次想要复位都未能成功。最后也只能在太上皇的位置上郁郁而终。】
开元盛世唐玄宗:朕……太上皇何人将朕逼至此地,太子吗朕还真没看出来他有此等本事,看来朕要先下手为强才行。
秦始皇:复辟六国余孽无一日不想做到这些事,朕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不仅仅如此,明英宗的“神”除了神奇的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这个明英宗,不但替瓦剌人叫开城门,在成功复辟后还做了另外几件很不通常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第一,他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宦官王振平反招魂。不但帮他修建祠堂,还把他的牌位供奉在智华寺,而那座御赐祠堂的名字叫做“精忠堂”。】
【将一名差点让大明就此覆亡,再次陷入蒙古人铁骑下的太监弄臣赐为“精忠”之士,只怕亘绝古今也只此一家吧。】
【第二,在给王振立了祠堂后,他竟然还给抓他去瓦剌,但是在他当俘虏时对他不错的瓦剌太师也先,也修了庙宇,并为他祈福。】
【夭寿呦,这也先可是将数十万大明精锐尽数斩杀的恶魔,让朝堂中一半的股肱之臣赴难的刽子手。更是兵临北京城下,让数万万百姓流离失所的侵略者呀!】
【就是这样一个刽子手,明英宗竟然在大明的领土上给他修建庙宇,还给他祈福,up主很想问问,这个明英宗是怎么想的,难道是脑袋进水了吗】
朱瞻基:“来人,把太子叫来。”
朱瞻基胸口起伏,将手中的蛐蛐罐重重合上,看着天卷咬牙切齿的吩咐道。
早在天卷开始的时候,他身边的内侍们便不敢再说话了,此时听到他的吩咐,当即应了,赶紧去太子宫请太子去了。
朱瞻基目眦欲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生了这么一个软骨头的儿子。
虽然现在朱祁镇才三岁,天卷上发生的事,同他并无关系。但是听到这些后,朱瞻基很有种将太子干脆直接掐死换一个人做的冲动。
【超越祖辈的“黑”,莫名其妙的“衰”,以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
【这三个字,哪怕只有一个发生在某位帝王身上,都已经会被史书大书特书了,而明英宗的一生竟然三字俱全,故而这“黑衰神”的顶流自然也非他莫属。】
朱元璋:黑衰神果然如此。
朱棣:黑衰神神应该是神智有问题的意思吧。
朱高炽:是不是我家太子太聪明,儿子才会变傻的
【关于这位明英宗的经历,up主也是一言难尽。但是作者通过对他人生中几个时期的分析,还是有一些心得的。】
【这一集,我们先分析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
【明英宗初期,有张太皇太后坐镇,在她的主导下,大明继续延续朱祁镇父亲和祖父的政策,自然不会出什么岔子。因此,这岔子出就出在了他亲政后。】
【我们可以看出,张太皇太后及\“三杨\“相继故去后,这朱祁镇便觉得自己可以了,大有一种翻身做主的感觉。】
【也许是同朱厚照一样,到了逆反期。他不但推翻张太皇太后抑制太监权力的大部分举措,更是重用太监王振,甚至称其为“先生”。】
【正是他这一做法,让王振在朝内专权达八年之久。公卿大臣们也趋之若鹜、争相攀附,甚至还以“翁父”称呼这个大太监。】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一幕很是熟悉,是不是像正德朝时朱厚照同刘瑾的关系。】
【但是大家不能只看表面,其实他们在对待刘瑾和王振这两人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几日,朱厚照正让太医们按照天卷给他的青霉素制法制备青霉素。他自己也根据天卷中一闪而过的画面,将里面的铁鸟、巨轮和火车画了下来。
他将这些画挂在墙上,时不时地观摩慨叹。真恨不得化作这画中的一个小人,亲自体验一番这些新鲜物件。
此时听到天卷竟然拿他同朱祁镇相比,虽然对于自己这位太爷爷他不能指责些什么,但是却很不甘心自己的名字同他一起出现。小声嘟囔道:“当然不一样,刘瑾是奴才,可不是先生,更不是什么翁父。”
正在这时,却听钱永喜滋滋的来报:“陛下,青霉素制出来了,您可要瞧瞧”
朱厚照精神一振:“当然了,快宣太医令觐见。”
【朱厚照对待刘瑾,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恩宠,而这恩宠,是以下位者能为上位者办好事情为前提的。】
【但是,或许是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年龄太小,所以对身边的人就不仅仅是倚重,说言听计从也不为过。】
【这也导致他身边的一切都习惯性的让别人来安排,之前可能是太皇太后或者太后,以及三杨等股肱之臣。】
【但是在他们离去之后呢他的身边只剩下了王振,他自然也只会听他的。】
【这个其实也可以理解,朱祁镇作为一个在温室中长大的儿皇帝,既无上位时争夺权势的残酷和隐忍,又无其他竞争者对他的挤兑倾轧,等于是周围大人将一个王朝拱手奉上。】
【因此,他又有多少心机来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应付身边人的虚情假意】
【在他第一段皇帝生涯中,他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充满温情和温暖的。他对周围的人也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依赖,对自己和大明未来也更是充满了憧憬。】
【是不是同朱厚照的情形很像但是,他是一个智商正常的皇帝,而非朱厚照那种智商超常的天才少年。】
【也正是如此,才会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祸根。】
【到了这里,我不得不再强调一句,作为一个皇帝,智商绝对可以碾压一切。】
【比如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而在他还未亲政之前,还是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时候,便设计除掉了权臣鳌拜。】
【而在之后,他在位六十年,成为了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历史上称他为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看着天卷,少年康熙的眼睛炯炯有神。
他真的可以除掉权臣鳌拜吗
“鳌少保”康熙收回视线,看向阶下的鳌拜,笑道,“你说这天卷之言可信否”
鳌拜早就知道小皇帝对自己不满,却没想到小皇帝竟然已经恨自己如此。此刻听到天卷之言,心中不由暗暗冷笑。
“我鳌拜是粗人,说话直。兴许什么地方得罪陛下,让陛下不高兴了。想要杀了我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