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量子态(2 / 2)
而如今这由华夏和方所引起的大型粒子碰撞现象,无疑比微观领域的粒子对撞试验更直观、更方便。
虽然尺度不同,但科学的规律总是相通的,若是经过研究,未尝不能由大及小进行反推。
也就在全球都因为“宏聚变”这一超“自然”现象而混乱的时候,蓝色光柱内部的陈昂,却是处于一处奇特的纯白空间中。
“你要走了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其身后响起,陈昂回过头来,站在他面前的,不是旁人,却是早在多年以前就牺牲的林云。
“也是,若不是为了陪我,你早就可以脱离量子纠缠态,彻底拥有实体了。”
林云红唇开合,面带笑容,无论是语气还是神态,都不像是故友重逢,反而像是和陈昂在这处奇特空间内待了许久,极为熟络一样。
陈昂也是笑容满面地说道:
“你的眼光确实很好,丁仪果然成功完成了‘宏聚变’试验。”
他又看了看周围这纯白的空间。
“不过只怕连丁仪都猜不到,被球状闪电烧毁的东西或者人,都会随机化成量子态存在于世间。
很多所谓的鬼魂或者诡异现象,很多都因此而来。”
“他也肯定想不到,‘宏聚变’可以逆转这一量子态现象。”林云笑着补充。
到了这时,看电影的观众们无不恍然,他们终于是明白了,原来陈昂费尽心机搞出这么大阵仗,是为了实现“宏聚变”试验,进入量子状态和牺牲的林云重逢,见她一面,甚至是将其带出来。
一些女性观众为此甚至而感动地红了眼眶,这是多么感人的爱情啊,几乎就好像科幻界的《人鬼情未了》。
不,甚至是比《人鬼情未了》更感人,因为陈昂愿意为了爱人,不惜冒着挑起世界大战的巨大风险。
谁说他情感淡漠,个性理智,他的爱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甚至于一些观众还联想到了那个和林云长得一模一样的q,这肯定是陈昂为了救回林云而准备的克隆体。
在此之前,说不定他就已经用q做了不知道多少次实验,以保证这一次的成功概率达到100%。
这么看来,陈昂这之前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有目的的,就连他搞出试验事故和身份暴露,被美方抓捕,都是其计划中的一环。
不然以陈昂的智慧和能力,又岂会被美方如此轻易地抓捕到。
一时之间,《球状闪电》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在观众们心目中直接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的商业电影类型中,梦想与爱情,无疑是最受全球观众们欢迎和喜爱的两种元素。
就好像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那艘大船的故事朴实无华,不过是一个灾难事件中的动人爱情,却能打动无数人,横扫全球。
而如今,《球状闪电》中的爱情非同反响,超越了时间和物理上的阻隔,现实与量子态的爱情,着实是新奇却独特。
不过也有一些阅片量足够且较为理性的观众,对此却是皱起了眉头。
因为将爱情作为电影的内核和故事逻辑线,虽然经典且受欢迎,却是有些普通了。
这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或许经久不衰,但少了新意。
而且这故事内核若是换做其他导演来拍,那没有问题,但换做是王皓的作品,却是让部分观众的观感下降了些许。
因为他是王皓,是拍出了《活埋》、《无双》、《源代码》、《盗梦空间》、《地心引力》这些作品的王皓。
在很多王皓狂热影迷的认知中,王皓的导演作品是具备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他的作品是与众不同,有别于传统商业片的。
就连这部《球状闪电》,前面的部分在他们看来也是独树一帜的,采用双线穿插叙事的方法讲述科幻故事,还塑造了陈昂这样一个疯狂且偏执的科学家反派。
甚至于陈昂都不能算反派,他本身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其想法脱离了低级趣味,并非是过去商业电影中常常出现的那种简单反派,只是单纯的为了毁灭世界而灭世。
他就好像《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的另一面。
如果说小丑是极致的混乱,陈昂就是极致的理智和冷静。
他是具有“神性”的,这种“神性”不是西方惯常理解的那种人格化神明,而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具现化。
可在这神性之中,那一点属于林云的温柔,又赋予了陈昂一点人性的闪光点,这就让陈昂这个角色立体而丰富。
但那是在这之前,随着陈昂为爱毁灭世界的这个行事动机一出,他整个人物弧光和逻辑就崩塌了,落入了俗套。
那些不敏感的观众们还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与宏大的特效场面中,一些挑剔的观众们却是皱起了眉头,一个人甚至因此直接从这个故事中抽离了出来,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王皓这是导演水平退步了还是向市场妥协,彻底偏向商业电影了他就不能做到商业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吗
本来他是国内年轻导演中最有希望超过张毅谋他们,真正晋升世界顶尖导演行列,成为足以比肩斯皮尔伯格、卢卡斯、卡梅隆这样的存在,结果就这
这是自甘堕落啊!
但在贵宾观影室里,李姓大领导看到此处,却是一笑。
“领导,这是看到什么开心事了”
坐在大领导身旁的文化部门领导十分敏锐,立刻就略微侧身提出了疑问。
大领导摆了摆手,倒是没过多解释,只是笑道:
“继续看吧,这小子藏着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