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2 / 2)
这个老师看起来年龄不算很大,约莫三十岁左右,但是发际线后移的很是厉害,一看就是卷的不行的青椒,接过话筒后先是恭维了一下,
“谢谢李博士的分享,讲的非常好,结果也很漂亮。”
然后开始提问,
“我想问一下这个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是如何来计算的,有没有相关的文献作为支撑?”
李荣一听便明白这个老师做的很可能不是这一块,于是开口道,
“当然是有依据了,在去年,发表在《thodsElogy aion》就归纳了目前主流的几种计算方法,我们在采用平均值法以外,同时也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过检验。”
“好的,谢谢。”这个青椒坐了下来,看来李荣的报告对他有所启发,准备要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
随后肖老师点了一个学生,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你们在进行生物多样性梯度的设置上,怎么考虑他们之间的密度关系的?”
“密度会影响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大小,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是进行等距离播种,每盆播种的数量相等。”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不过李荣在报告里面没有详细列上。
两个人提问完,时间也到了六点钟,刚好也该结束了,会议轮值主席上台进行总结性发言后,会议便正式结束了。
李荣正准备收拾东西要走,张辅叫住了他,
“李荣,一会你别急着走,有个小聚会。”
“好的老师。”李荣也没多问,点头答应了下来,默默的在座位上等着。
陆陆续续也有人过来加他微信,不过人不算很多,毕竟他在报告的首页放了他的邮箱。如果有人需要问问题的话,可以直接邮件联系,这个时候来加微信的多半是学术交际花类型的(为了结识人脉)。
毕竟在学术圈,多刷刷存在感总是没错的。因为同行评审这种制度并不是很客观,如果你和审稿人熟悉,文章过审的几率总会大上不少,而李荣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肯定会有人提前下注。
过了一会,人走的差不多了,张辅才起身,招呼李荣道,
“走吧。”
走着走着,身边多了两个人,李荣抬头一看,
师姑和她的学生刘莉,看样子她俩是和张辅同路的。
看见师姑,李荣大概知道他们要参加什么类型的聚会了。
离开会场的时候,几人坐的还是师姑的车子,直直的往学校外面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