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必要的交易(1 / 1)
华夏,轩辕部在神农氏的任务,也即将结束,他们准备往回撤了,这一次他们走的是更近的新路线,因为已经有了这么多的领地被他们拿下来了,就没必要绕那么大的一个圈子再走了。
对于运送粮食的后勤队伍来说,这样也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运力,能够更快的把粮食送到战场之上。
姜克和姜榆罔部落,也保持着自己和华夏,轩辕联盟的承诺,没有进攻,但是也没有撤退,毕竟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平常因为就是一种互相制衡的状态,所以姜榆罔他们有事没事,还会到华夏的地盘上来溜达一下,蹭点华夏的美食,华夏的饭好吃,已经在姜姓部落传遍了。
一群连吃饱饭都是问题的人,怎么会去考虑把食物做的更好吃呢,他们想的,是怎么把那些有毒的食物,给折腾一下,折腾到没有毒。
只有像姜克他们这样,本身就可以吃饱饭的人,才会想着去吃更好吃的东西,他们也能够拿着自己的族人捕获的猎物,去华夏换食物吃,这个时代,吃白食,蹭饭吃,可是一件让人非常厌恶的事情。
相处的时间久了,姜榆罔他们就更加没有和华夏轩辕联盟打仗的想法了,因为他们已经彻底的感受到了华夏轩辕联盟的战斗力,真正的精兵强将,那武器装备,还有战士的纪律作风,都不是他们能够比的。
最重要的一点,华夏不缺粮食,好像是个真事,他每一次去,都发现华夏和轩辕,依旧是那么多的战士,周边也没有见过他们的战士外出行动,寻找猎物,可是他们每天都能够吃上饭,且能够吃饱饭,非常稳定的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做到的,要是对于自己的存粮没有足够的信心,敢这么做吗?
他们两个姜姓部落,那么多的人,现在都已经派出去很多,在周围开始扎营生存了,分开生存,分开寻找食物,相当于重新开辟了一个领地,好在现在是秋天,正是收获的好季节,食物比较充足,他们不光是可以满足自己当下的生存,还收集了一些留着过冬的食物。
可是和华夏轩辕联盟一比,他们依旧心中没底,不光是今年他们不敢打了,明年他们也不敢打,今年虽然没有打仗,可是外出迁徙,驻扎,都已经耗费了他们部落的很多存粮了,明年的时候,他们两个部落的库存,都就是空空的了,本来过一个冬之后,部落就会很困难了,更不要说还要让他们去面对一个这么强大的敌人。
他们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恐怕就是食物短缺,族人要被饿死,和华夏轩辕部打?那是坚决不可能的,现在就做好准备吧,今年把一部分的族人,特别是战士,都留在这里,让他们藏起来,自己寻找食物。
然后把剩下的族人带回去,说他们已经将敌人驱逐出去了,只是损失比较大,也没有拿到多少的战利品。
战利品这个东西,必须是要有的,毕竟去年的时候,姜明姜承被打成那样,都拿回去了一点东西,自己要是空手回去,神农怎么可能不会怀疑呢,所以他也在努力的商议,想要从华夏这里,搞几把铁器回去。
只是每一把铁器对于华夏来说,都是很珍贵的,要是没有足够的代价的话,他们肯定是不会做出这个交易的,并且就现在来说,姜姓部落也没有任何可以让华夏心动的东西,至于他们说的的什么,再退让三天距离的领地,那都是空口白话了,毕竟他们又不是神农,说话不算数,只能在这样远离神农的情况下,决定一下自己要打还是要停战而已。
轩辕也不愿意为华夏做这个担保,毕竟姜姓部落让出的领地,还是让给轩辕的,最后这让出的领地,又会折算给华夏,算下来,轩辕是大亏的,无论如何,轩辕都是不愿意做这个纯亏没有利润的交易的。
说用别的东西交易吧,离开部落,带着族人出来一个部落,能够有什么财富呢?一点粮食他们自己都不够吃,现在还紧巴巴的得攒着过冬,铁器的价值那都不用多,有多珍贵,大家心中都有数的。
那些兽皮什么的,华夏也没有任何的想法,最后无奈,姜姓部落只能用自己的铜器,来换华夏的铁器,并且是以二比一的比例来换。
姜姓部落好歹也是现在天下最大的部族中的中心部落,他们的铜器数量,还是不少的,主要的精英战士,基本都配备着铜器。
神农氏也是很早就会冶炼并且打造青铜器的部族,不然的话,他们也难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打造出一个庞大的部族。
武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再就是他们会简单的种植,捕猎本领,也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还有对于植物的认知,毕竟神农氏就是干这个的,所以他们的食物数量,远远超过别的部族,这才能够发展当如今的这种程度。
只是这一代的神农残暴无能,才导致如今分崩离析的局面,华夏有白风的存在,所以开始快速的发展,并且反超这些古老的部族。
蛮荒的时代,和封建的王朝,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一个昏庸的领导者,就能够迅速的让一个强大的王朝,迅速走向衰败,要是同期出现一个更加文明,且武力强大的新力量,就可以取而代之了。
整个中华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失误,就是在明末,新思想,新文化出现的时候,却没有对应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反而被一个野蛮的,称不上丝毫文明的游牧民族打败并统治。
新思想新文化,没有发展出该有的力量,否则很可能会一改越发封闭教条的儒家思想,创造一个全新的国家,谁又能想到呢,野蛮的民族不光武力强大,还对思想文化进行打压,中华文化没能对它像魏,像元一样,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