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2 / 2)
……
【在朝的清军四大军共三十二营,总兵力一万三千五百余人,于8月9日集结于平壤。】
【由叶志超任各军总指挥。】
【日军各部则在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指挥下,先后集结汉城、朔宁、元山一带,与大岛义昌少将所率第九混成旅团会合,总兵力达一万九千六百人。】
【日军进攻平壤的前一天,叶志超就主张弃城逃走,被总兵左宝贵强力制止。】
【9月15日,日军分四路进攻平壤。负责北门的左宝贵,亲自上城指挥,士兵奋勇抵抗,击杀大批日军。日军以排炮轰城,左宝贵中弹阵亡。】
【北门失守后,叶志超在城头竖起白旗,乞求日军让路回国。】
【当夜八时,清军冒倾盆大雨仓皇出城,向北撤退。】
【日军乘势埋伏截击,清军溃不成军,死伤甚众。】
【一夜之间清军被击毙一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八十三人。】
【9月16日拂晓,日军占领平壤城,缴获清军大量枪弹军需。】
【而叶志超则“一夕狂驰三百里”渡过鸭绿江,退至中国境内。】
……
猝不及防。
观看天幕的一众皇帝脑子里只有这四个字。
『汉太祖高皇帝:我有点没看懂康熙帝,这是清朝特色吗』
『谎报军功』
『还有……算了,不说了。』
刘邦真真是一脸复杂。
他突然看向吕雉,感叹道:
“还好有你啊,娥姁。”
吕雉不明所以。
然后刘邦又看向刘盈,感叹道:
“还好你只是单纯不是蠢。”
又看向小刘恒,道:
“还好你不傻。”
最后感慨自己。
“还好乃公的种好。”
……
大清康熙时期
脸色铁青的康熙看着刘邦的话。
气得嘴唇发颤。
“一对蠢人……一对蠢人!”
“欺君罔上!该杀!”
胤禛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大清烂透了。
烂的比明朝还透。
还有……
皇帝为什么管慈禧叫亲爸爸
“搞不懂……也懒得搞懂了。”
这些都是疥癞之疾罢了。
他看着天幕里的海天一色。
“甲午……”
……
天幕里。
日舰十二艘自海平线而起。
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艘快速巡洋舰编成第一游击舰队。
松岛、千代田、岩岛、桥立、比睿、扶桑六舰航作为本队。
第一游击舰队在前,本队在后,首尾相接,驶向北洋舰队的方向。
五龙旗下。
清军摆出夹角雁行阵。
定远左翼依次是靖远、致远、广甲、济远。
镇远之右翼依次是来远、经远、超勇、扬威,依次横排。
一律舰首向敌。
……
【平壤战役两天后,日本海军在大东沟以南的黄海海面向北洋海军发起进攻,挑起了黄海海战。】
【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大小舰船十八艘护送运兵轮到达鸭绿江口西岸的大东沟。】
【17日上午,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港时,突见西南海面有黑烟一簇,测望来船,共十二艘。丁汝昌立即下令各舰升火起锚,准备迎敌。】
【正午,当双方舰队相距约五千七八百米时,旗舰定远号管带刘步蟾首先发令开炮。】
【战斗开始不久,丁汝昌从定远号的飞桥上跌落,负重伤。刘步蟾接替指挥。】
【在海战中,中国舰队猛轰敌舰,日旗舰松岛以及主力吉野、赤城等舰先后中弹受伤。】
【但日舰凭借其高速的优势,急驶横越中国主力舰定远、镇远两铁甲,绕攻中国舰队右翼,超勇、扬威相继中弹起火,致远、经远被隔在阵外。】
……
天幕里,五色团龙旗在硝烟中飘荡。
定远舰上的木制构件引发了熊熊烈火,浓烟滚滚。
日军数艘战舰迅速接近定远舰。
“管带!着火的位置紧邻主炮,浓烟遮蔽视线!主炮无法射击!”
灰头土脸的士兵向着同样脏乱的军官拱手急声道:
“而且,炮弹用尽了!”
军官站在舰桥上,双眼死死的盯着越来越近的日舰。
“它们……是准备近距离施以最后的攻击”
“狗日的……还怕你不来呢……”
军官转身看向身后士兵,扬手道:
“我们从公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誓与敌寇同归于尽!”
“擂鼓!”
“撞沉敌舰!”
……
【致远舰中炮受创,船身倾斜,管带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即命开足马力冲撞吉野号。】
【吉野一边逃跑一边施放鱼雷,致远舰被击中,锅炉爆烈,舰身破裂,十五时三十分,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
【全舰二百五十余人,仅七人遇救生还。】
【邓世昌落水后,他的爱犬太阳犬咬住他的手臂试图救他,他无意生还,抱着爱犬一同沉没。】
……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
{致远号设计上来说就是带撞角的,所以撞沉吉野也是战斗素质的一部分。}
{纠正下,最新的水下考古,根据对丹东一号,即致远舰遗骸的考古发现,致远舰在战沉之前要撞沉的不是游击一队的吉野号,而是联合舰队本队的松岛号。}
{撞沉吉野的说法是英国某学者在甲午海战后提出的。
{撞本队啊……这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
{日本方面确实提到过致远其实是撞松岛的说法,但是没有相关学术论文的确认。}
{并且现在主流和历史都倾向先保持吉野号的说法……清史都没编好呢,咱就别张牙舞爪的了。}
{不过当年晚清至少三位将领官员的奏折都提到了致远是炮击沉的,不是鱼雷。}
{炮击应该是能达成共识的。}
{有公足壮海军威!}
……
大唐。
“具体过程已经不重要了。”
“一个帝国的倒塌不是一个英雄能挽救回来的。”
杜如晦轻咳两声,道:
“只可惜了这样的英雄。”
房玄龄叹声道:
“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会有无数英雄受到激励站出来啊。”
李世民望着逐渐沉没的军舰,长叹一口气:
“无论是冲松岛还是吉野……”
“致远都是无可置疑的战斗到最后一息。”
……
【经远舰在追击受伤敌舰时中鱼雷下沉,管带林永升和官兵继续开炮击敌,最后全舰二百七十余人除十六人获救外,其余都为国殉难。】
【镇远号管带林泰曾指挥官兵猛击敌旗舰松岛号,使该舰中弹起火,失去作战能力。】
【靖远炮手执牵索正在瞄准之际,被打来的敌弹击飞头颅,粉碎的头骨打在周围炮手的身上。】
【身边的士兵立即伸手将其扶住,然后将躯体移交给后面士兵,自己取而代之,紧握牵索,矫正标尺,继续发炮射击。】
【来远舰尾起火,火势炽烈,关闭通风管继续战斗,最后舰内轮机人员长时间身处高温的包围之中,无不焦头烂额、双目俱盲。】
【这场激战历经五六个小时,傍晚,日舰首先退出战场,北洋舰队也退返旅顺。】
……
{实际当时北洋水师绝大多数打的很英勇,用落后的军舰和日本战斗到最后一刻,要不是陆军拉胯,甲午战争最起码败的不会那么惨。}
{在这场海战中,中日参战的军舰数目大致相等,力量对比各有长短,日舰略占优势。}
{交战结果,中国海军损失军舰五艘,日五艘主力舰受重创,中国海军损失较大。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仍可与日再战。}
{可惜李鸿章经此一战后,为保存实力,故意夸大损失,命令舰队全部躲进威海卫港内,不准再巡海迎敌,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
{李鸿章怎么怎么样不好说,也说不清,就我所知,清舰在战略、战斗、装备上是被全方面降维打击。}
{首先,战前没有规定代理舰,因此整个舰队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协调,再加各舰航速不一,阵形混乱,各舰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对受伤的敌舰不能围攻痛击,让它们能够死里逃生,而对处于危急中的己舰不能及时相救。}
{而且双方舰炮不仅在射速、爆炸力上差距巨大,在瞄准设备上也不可同日而语。}
{北洋海军的火炮射击还延续着较为复杂原始的六分仪“水平测距法”,需要军舰桅杆上的观测人员手持仪器进行观测测距,然后报告给炮手,但战场上的煤烟、硝烟、爆炸激起的海浪和横飞的弹片,都会极大地影响实际操作。}
{日本最新锐的吉野等舰上却已经装备了划时代的先进测距仪,操作者只需像使用望远镜那样对准目标,让目镜合焦,就能快速显示出目标距离。}
{因此日舰在保持速射的同时,准确度也并不逊色。}
{还有北洋的鱼雷艇,这是比对手明显多出的优势,但由于技术差,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四艘鱼雷艇进入战场的时候,他们正巧与西京丸相遇,福龙号鱼雷艇高速逼近,施放鱼雷。}
{日本军官都准备等死了,他妈的三颗鱼雷竟然一发也没有命中!西京丸直接撤离战场!}
{唉!苦呀,我想流泪……}
说啥呢……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